close

做臉清粉刺


大椎是位於後頸部的一個穴位,但是它所在的位置上通於腦,下通於四肢。傳統中醫稱它為「諸陽之會」,一旦它出了問題,會堵塞7條經絡: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感冒、粉刺、落枕通過它都可以得到治療。


"" />


大椎。大,多也。椎,錘擊之器也,大椎穴此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實而非虛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本穴物質一為督脈陶道穴傳來的充足陽氣,二是手足三陽經外散於背部陽面的陽氣,穴內的陽氣充足滿盛如椎般堅實,故名大椎。


大椎穴別名:百勞穴,上杼穴。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


取穴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起和第一胸椎棘突起之間。簡單的說,將頭稍微往前垂下,不動肩膀只動頭頸部,會發現有的突起會動,有的突起不動,會動的突起數為頸椎,取穴時只要找會動突起的最下方即可。


功能主治


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防治感冒


在大椎處刮痧(要刮出痧點)或拔火罐(留罐10分鐘,如有咳嗽可在雙側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時也可用水柱衝擊大椎處,水溫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


治落枕及頸肩不適


在大椎處塗上紅花油類具治療跌打損傷作用的按摩油,然後拔罐並留罐10分鐘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幾隻火罐則效果更好。


治粉刺


採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針點刺大椎穴,隨即加拔火罐,以出血為度,10分鐘左右起罐。3-5天進行一次治療,可活血通絡、祛毒養顏。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虛損、盜汗、勞熱;


配間使穴、乳根穴治脾虛發瘧;


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雙膈俞穴、雙膽俞穴) ;


配曲池穴預防流腦;配合谷穴治白血球減少;


配足三里穴、命門穴提高機體免疫力;


配大椎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配曲池穴、合谷穴瀉熱;


配腰奇穴、間使穴治癲癇。


日常按摩


患者取坐位,使用一手食指指尖垂直按壓在大椎穴上,逐漸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壓30秒。然後沿穴位作旋轉式按揉,力度由輕漸重,方向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30圈,防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多用於補虛)。


穴位按摩治頸椎病


第一招:用拇、食、中三指揉拿對側頸肌3~5分鐘。


第二招:用雙拇指側緣由上至下交替推摩頸後部2~3分鐘,再用雙手拇指揉按風池穴1分鐘。


第三招:用兩手食、中指按壓頸椎棘突兩側,同時配合頭部的前屈後伸動作,約5分鐘。


第四招:用食中二指按揉大椎穴、肩井穴,再點按曲池、合谷、內關等穴,每穴1分鐘。


蒜茸敷


患者取臥位或者坐位,將新鮮大蒜搗爛成蒜泥,在大椎穴上塗少許跌打萬花油,將蒜泥均勻敷於穴位上,蒜泥面積以直徑1-1.5cm為宜,每次大約20分鐘,局部潮紅微熱為度,每日1~2次(多用於退熱,尤其適合小兒發熱)。


懸灸法


取穴時仰臥位或坐位。患者低頭正坐。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距離皮膚約2~3厘米左右進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多用於補虛)。


冬日寒冷,一定要注意頸部的保暖,圍巾最好是能護住大椎的位置,可以防止寒氣入侵。如果感冒了,也可以試試拿著電吹風對著大椎吹個15分鐘,感冒能緩解很多。




營養午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瑜 的頭像
    子瑜

    鄒子瑜の小心機

    子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