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風粉刺
肺風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由肺熱縮引起顏面、胸、背部皮膚發疹如刺,擠壓後可見頭部呈黑色,體部呈黃白色透明狀粉汁,故稱之為肺風粉刺......
"" />
肺風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由肺熱縮引起顏面、胸、背部皮膚發疹如刺,擠壓後可見頭部呈黑色,體部呈黃白色透明狀粉汁,故稱之為肺風粉刺。其基本徵候特徵為皮膚散在性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等皮損,伴有皮脂溢出。該病好發於青春期,又稱酒刺、粉刺、棉瘡等,相當於西醫所指的痤瘡。
病因病機
該病常由內熱熾盛,外受風邪所致。有肺熱、脾胃濕熱、熱毒、血瘀痰凝等不同類型。
1、肺熱:肺部感受風邪或內熱熾盛,致肺熱熏蒸,蘊阻肌膚而發病。
2、脾胃濕熱:由於過食辛辣油膩之品,生濕生熱,結於腸內,不能下達,返而上蒸,阻於肌膚而成。
3、熱毒:外感風熱毒邪,致血熱熾盛,氣血失調,郁阻肌膚而發該病。
4、血瘀痰凝: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日久成痰,郁而化熱,阻滯經絡而成瘀,痰瘀相合,凝滯肌膚而發病。
另外,情志失調及某些化學因素(礦物油、碘、溴、鋰)亦可加劇該病的惡化。
治療方法
中醫治法
(一)內治法:
1、肺胃蘊熱證:多見於顏面、前額,重者還可發生在胸背區域;皮疹呈散在分布,針頭至芝麻大小的丘疹,色紅或稍紅,部分瘡頂可見黑頭,擠壓可出粉刺或黃稠膿頭;膚色油滑光亮。伴見口乾,便秘,溺黃。舌質紅,苔薄黃或厚膩,脈滑數。治宜清宣肺胃。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焦山梔、連翹、赤芍、桑白皮各10克,黃芩、炒丹皮、紅花、凌霄花各6克,生地、銀花、冬瓜仁、冬瓜皮各12克。
2、氣血郁滯證:顏麵皮疹經年不退,膚色紅或暗紅。伴有經血來潮皮疹加重,經後減輕,或者平素月經不調,經行帶血塊,腹痛;男性患者面色晦暗或紫紅。舌質黯紅或有瘀斑,脈沉細澀。治宜行氣理血,解毒散結。方用涼血清肺飲加減。生地、銀花、茵陳、白花蛇舌草各30克,炒丹皮、黃芩、赤芍、桃仁各10克,益母草、浙貝母、連翹、地丁各12克、炒知母、枇杷葉各6克。
3、痰瘀結聚證:面頰及下頜部的皮疹反覆發作,經久不消失,並且增至黃豆或蠶豆大的腫塊,高突不平,色紫紅,捫之柔軟,擠壓可見膿血或黃色膠樣物,破潰後遺留疤痕,舌質淡紅,苔滑膩,脈濡滑。治宜活血化瘀,消痰軟堅。方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浙貝母、陳皮、海帶、法半夏各10克,連翹、夏枯草、生龍牡各12克,當歸、川芎、青皮各6克、天龍1條。
加減法:顏面膚紅,日久難退,加雞冠花、玫瑰花、炒槐花、生石膏、寒水石;膿腫脹痛較重,加蒲公英,地丁、草河車、虎杖;大便秘結,加炒枳殼、熟大黃、瀉葉;皮損呈結節或囊腫較重,加黃藥子、土貝母、皂刺、昆布、金頭蜈蚣;月經不調或經前皮疹加重,加益母草、烏藥、香附、淫羊藿、炒白芍、當歸;皮膚油膩感重,加五味子、茵陳、虎杖。
肺風粉刺
"" />
(二)外治法:
1、散劑 顛倒散、龜板散、鵝黃散,任選一種,茶水調搽。
2、洗劑 三黃洗劑、痤瘡洗劑任選一種外塗。適用於以丘疹、丘瘡和少許膿皰皮損為主的階段。
3、軟膏 黑布膏、祛斑膏及獨角蓮硬膏,任選一種外敷或外貼。適用於以結節、囊腫、疤痕為主的階段。
(三)針灸療法:
1、針刺法:
①辨證取穴:肺經風熱證取大椎、脾俞;脾胃濕熱證取足三里、合谷;沖任失調證取三陰交、腎俞。
②循經取穴:曲池、合谷、三陰交、迎香、攢竹。
③鄰近取穴:太陽、攢竹、迎香、顴 、印堂、頰車。方法:施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得氣後留針30分鐘,日1次,7次為1療程。
肺風粉刺
"" />
(四)其它療法:
1、耳針法:
①辨病取穴:主穴肺(雙)、腎(雙);配穴膿皰加心;大便秘結加大腸;皮脂溢出加脾;痛經加肝、內分泌。
②經驗取穴:肺(雙)、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方法:針後留針30分鐘,2日1次,10次為1療程。
2、耳壓法:內分泌、皮質下、肺、心、胃。
方法:採用王不留行籽貼在穴位上,並囑患者每天輕壓1分鐘左右,5日換1次,7次為1療程
3、刺血法 取大椎、肺俞(雙)。方法:採用小號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3日1次,5次為1療程。
4、挑刺法 取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氣海俞、腎俞。方法:嚴密消毒後,採用三棱針每次挑刺5—7穴,交替選用,3日1次,7次為1療程。
5、刺絡拔罐法:主穴。大椎、至陽、身柱、筋縮、神道、命門。配穴:降壓溝、熱穴。方法:主穴採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立即拔罐5分鐘;配穴僅點刺出血少許即可。3日1次,7次為l療程。
6、割治法 主穴:肺俞(雙)。配穴: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方法:嚴密消毒後,採用尖形小號手術刀,輕巧割破,滲血少許,然後外摻藥末(雄黃、冰片、硼酸、滑石粉各等分),外蓋消毒紗布固定,5日1次,7次為1療程。
7、埋針法:取內分泌。方法:嚴密消毒後,將撳針1枚刺入皮下有麻脹感後,外用膠布固定,並囑患者每日輕巧按壓5分鐘,15日換1次,兩耳交替選用,6次為l療程。
8、穴位注射法:取足三里(雙)。方法:常規消毒後,將抽自己的靜脈血3.5毫升,迅速刺入足三里推注,每側注入1.5—2.5毫升,1周2次,7次為1療程。